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

首页 > 沂蒙景区 > 山水旅游 >
地理位置
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西南麓(市政府院内)
简介 图库
   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国家3A级旅游区,位于临沂城内,是我国第一座遗址性汉墓竹简博物馆。该馆以1972年在银雀山汉墓同时发掘《孙子兵法》和《孙膑兵法》竹简而驰名中外,先后被列为“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”、“新中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发现”和“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”。
    该馆总占地面积10,000平方米,1981年2月动工兴建,1989年09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。近几年来,随着临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,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又新增加了不少景点,展馆内的各项配套旅游设施也有所完善和提高,是研究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地点。
    1972年4月在银雀山发掘古墓两座,定为银雀山一号、二号墓。墓址开凿在岩石上,为长方形竖穴,均为一椁一棺。椁内有隔板一侧放棺、一侧为边厢,边厢内放置随葬器物。考古人员在边厢里发现的竹简。经专家整理,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《孙子兵法》《孙膑兵法》《六韬》《尉缭子》和《墨子》《管子》《晏子春秋》《相狗经》《曹氏阴阳》等先秦古籍。二号墓出土的《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》是迄今发现的最早、最完整的古代历谱。这批珍贵的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哲学、文学、音训、简册、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。特别是失传1700多年的《孙子兵法》和《孙膑兵法》的同时出土,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、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。汉简出土名扬四海,震惊中外,与“马王堆”“兵马俑”齐名,被列为“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”。

布局
博物馆于1989年10月落成开放。博物馆为古典宫廷式建筑。馆内松柏花竹,长廊围绕,山水相映,整体设计融仿古建筑与园林风格于一体,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,是一座遗址性专题博物馆。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厅:银雀山汉墓厅、竹简陈列厅、文物陈列厅 银雀山汉墓厅的中央是复原的一、二号西汉墓穴,随葬品复制后按原状摆放在棺椁内。椭圆状展厅四壁为放大的挖掘现场和出土竹简的照片。两座汉墓共出土竹简7500余枚。一号墓竹简内容有《孙子兵法》十三篇、《孙膑兵法》十六篇和佚文五篇;二号墓竹简内容有《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》。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,对于中国军事史、文字学、古音训、古简册制度及古代历法的研究,均有重要价值。
竹简陈列厅设在一层,分为《孙子兵法》展厅和《孙膑兵法》展厅。陈列以图文与实物相结合,向观众展示了出土的两部兵书竹简、孙子和孙膑的作战实践、春秋战国兵器、以及中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。
    文物陈列厅设在二楼,展出一、二号汉墓出土的文物及1970年以来在金雀山和银雀山百余座汉墓出土的部分文物精品,包括陶器、漆器、帛画和汉画像石等,还陈列着仿制的古代兵器矛、戈、戟、弩、铜剑、铜镞等,以及战船、望楼车、抛石机、云梯、陶釜、铜鼎等。其中的西汉帛画为珍贵文物。这幅帛画于1976年5月在金雀山九号墓中出土,置于墓主人棺盖的麻布之上,是长江以北地区唯一出土的西汉帛画。画呈长方形,长200厘米,宽42厘米,以红色细线勾勒,平涂色彩,有红、蓝、白、黑等色。画面主要内容分为天上、人间、地下三部分。天上有日月,日中有金乌,月中有蟾蜍和玉兔;人间有蓬莱、方丈、瀛州三座仙山,山前有一建筑物,内有一贵妇人端坐右方,前有侍婢模样的三个女子侍立,另有一女子手捧容器跪于女主人之前作奉献之状。由此开始,连续出现几组人物生活场面,其中包括乐舞、迎送宾客、纺织、问医、角抵表演等,表现了墓主人起居宴游等生活情景。这是国内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之后,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帛画,它不仅是珍贵的艺术珍品,而且对研究古代的丧葬制度、神话传说和宗教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。这也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。

上一篇:云瀑洞天旅游区

下一篇:蒙山人家景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