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泉观位于费县上冶镇驻地,紫荆河东岸、上冶东岭西侧。此处依岭傍水,清幽雅然。清流自地下石隙中涌出,如沸水翻滚,喷雪溅玉;汽泡由水底吐露,晶似珍珠,冬暖夏凉,久旱不涸。此泉历史悠久,明代定名“玉泉”,为全县 29 处名泉之冠。泉边有一座道观因泉水而得名“玉泉观”。
(玉泉观 图:任广东)
玉泉观的前身是“颛臾王庙”,后来改为“圣寿院”,明代改为“玉泉观”。据《费邑古迹考》 记载:“观外古柏两行,大合数抱。南即玉泉,深丈许,流如碧玉,淙淙有声。”
(玉泉观 图:任广东)
玉泉周围原有石栏环绕,凭栏俯视,游鱼戏水。水上石桥玲珑,泉边翠柳合围,绿绿垂地。池南有一弯曲古松,斜压泉顶,笼罩水面,巧构佳景,明丽秀雅,充满画意诗情。泉南有观音殿,坐南朝北,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,还有疹瓣奶奶、痘瓣奶奶、眼光奶奶、送子奶奶。泉东有龙王殿,坐东向西,殿内供奉着龙王爷,还有雨神闪神。玉泉的北侧,有一座“枕流亭”,坐北朝南,在泉水流来之处,如枕泉上,故而得名。两殿一亭,环绕泉边,成“品”字形分布匀称。殿内塑像画壁,千姿百态,栩栩如生。
(玉泉 图:任广东)
据《光绪费县志》记载:“泉自石涌出,深七、八尺许,澄澈见底,荐藻交横,流如碧玉,西入紫荆河。泉上有明大学士于慎行题枕流’二字。石碣北即‘枕流亭’。”
(玉泉观的石碑 图:任广东)
枕流亭最初为明朝礼部主事、沂州人周京所建。周京,字寤西,号野王,沂州人。万历四十一年 (1613 年) 中进士,授礼部主事。万历三十八年(1610 年),周京寓居寿圣院僧舍读书,经常与几位好友倘徉于玉泉之侧,吟诗作文,欣赏玉泉美景。周京觉得,玉泉旁边适合建造一座亭子,于是和朋友曹廷琪等商量,就地凿石造亭,让泉水从亭下流过。商量已定,大家齐心协力,很快把亭子建了起来。亭不可以遮挡风雨,可以供行人休息,也可以在里面睡上一小觉。周京给这个亭子起了个名字叫“枕流亭”。三年后,周京考中进士,后来厌倦了官场生活,又回到了玉泉旁边居住,他请东阁大学士、东阿人于慎行书写了“枕流”两个大字。
(玉泉观养的鱼 图:任广东于2018年)
清朝嘉庆年间,著名书法家、高密举人翟云升书写了“枕流亭”3个大字,笔工苍劲,据说每个字花费白银 30 两。翟云升 (1776-1860),字舜堂,号文泉,清代著名语言学家、书法家。自幼天资过人,童子试得第一名,嘉庆五年 (1800 年) 中举,道光二年 (1822年) 登进士第。他性情淡泊,无意仕进。中举后任黄县教谕,不久便辞职回乡。中进士后授广西知县,不久便以母亲年迈为由辞职。一生潜心著述,精于书法,尤工隶书。
(玉泉观散落的石碑 图:任广东于2018年)
清朝道光年间,上冶东岭村贡生任毓秀重修枕流亭。亭呈四角,木像飞檐,顶为一圆木柱,木橡四展。四壁内衬土坯,外砌青砖,虽里生外熟,却大方美观。亭内北壁镶有石碑3 块,中为清朝高密举人翟云升书写的“枕流亭”3 个大字;东为高密人王烻道光十一年(1831年)书写的《重修枕流亭》和《题玉泉观》两首诗;西为任毓秀书写的七言古风《浚玉泉并重修枕流亭歌》。亭前立石碑一块,正面石刻为明代大学士于慎行书写的“枕流”两个大字。石碑的侧面刻有“饮之寿长”4 个字,背面刻有当地清代官府所颁保护玉泉之文。
(玉泉观内景 图:任广东)
(玉泉观内景 图来源网络)
玉泉北百步,建有玉泉书院。院前东西百米石墙之上排列着3 座大门,坐北面南。中门之上悬有石刻“玉泉书院”4 字。院内顺坡依次建有学堂、玉皇殿、文昌阁、魁星楼及三官殿 (供奉天官、地官、水官)、五子殿(供奉荀子、杨子、文中子、老子、庄子) 等庙宇。楼阁殿堂,依岭向阳,层次多彩,绚丽堂皇。
(玉泉观内景 图:任广东)
玉泉书院前东侧数十米处,原筑有戏台,农历正月十六为玉泉观庙会。逢会之日,数十里内,男女皆至,少长云集,赶会游景,赏文观戏。据传这天用玉泉水洗脸,可全年不生眼疾,用其煮水饺分外好吃。因而提壶挑罐取玉泉水者,不计其数,人流如织,泉边若市。
(玉泉观所在的玉泉公园 图:任广东)
(玉泉观所在的玉泉公园 图来源网络)
(玉泉公园 图:任广东)
(玉泉观所在的玉泉公园 图来源网络)
在枕流亭与玉泉书院之间的空地上,碑碣林立,树木葱笼,有古柏两行,计22 株,粗有过抱,参天蔽日,掩荫含翠,郁郁苍苍。不少文人墨客在此流连题咏,属文记胜,玉泉观名气越来越大,成为费县八景”之首。
(玉泉观所在的玉泉公园 图:任广东)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曾于 1954 年进行过一次调查,插标立证,并建立了保护玉泉的群众组织。1956 年,当地群众从玉泉向东南修起水渠,引玉泉水灌溉农田。费县水产部门利用玉泉水冬不结冰、接近恒温的天然条件,引进“罗非鱼”进行繁殖和饲养,获得成功。
(玉泉观所在的玉泉公园 图:任广东)
来源:费县上冶镇